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低碳生活语境下的广州市绿道体育发展研究(2)

来源:低碳世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2 突出广州特色,打造精品绿道体育 根据广州市的区域特色,在绿道体育建设应该赋予其更加充沛的生命力,让更多广州市民参与其中,从而推动绿道体

3.2 突出广州特色,打造精品绿道体育

根据广州市的区域特色,在绿道体育建设应该赋予其更加充沛的生命力,让更多广州市民参与其中,从而推动绿道体育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在绿道体育的规划与建设中,应该对绿道类型进行细化,并将广州市民风民俗与地方文化融入其中,突出精品绿道体育理念,促使绿道体育活动将广州市区域特色彰显出来,让更多市民参与到广州市地方民风民俗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

3.3 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深化全面健身意识

现阶段,广州市绿道体育建设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绿道体育指导与服务意识相对薄弱。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实践中广州市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专家学者,针对当前绿道体育健身项目,制定专门的指导意见与措施,并将其设置在绿道区域中,从而帮助市民在绿道体育活动中取得理想的健身成果。与此同时,广州市应该加大绿道体育社会服务队伍建设,完善指导人员配置,安排更多工作人员参与到绿道体育工作实践中,如此可以引导群众更好的参与到绿道体育项目中,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维持社会稳定提供支持。此外,在绿道体育覆盖区域,应该对市民安全因素予以考虑,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例如将消防电、医疗急救点设置在绿道覆盖区域,为保障群众参与绿道体育活动的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李晓飞.广州市绿道体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J].青年与社会,2014,(8).

[2] 肖秀显.广州市绿道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3):70-73.

[3] 林柔伟,谢冬兴.绿道体育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及其路径[J].体育学刊,2017,24(5):63-68.

[4] 楚海月,练志宁,谢冬兴等.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分析——以广州市花都区绿道为例[J].安徽体育科技,2013,34(4):7-9.

所谓的绿道,就是指一种具有线型的绿色开敞空间,游人与骑行者可以在此空间上通行并观赏景色。绿道具有连接公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以及居民居住区的重要功能。与普通的“块状”空间不同,绿道为“线状”。在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绿道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通行空间,同时也为鸟类等动物提供生存空间,并且在河涌被填埋、掩盖的情况下发挥出保护功能。而绿道体育则属于一种社会活动。绿道体育会以绿道为基础设置一定区域,在此区域中,人们可以开展身体锻炼活动,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可以深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实现文化教育的传承,从经济与政治层面上带来一定的效益。1 广州市绿道体育发展现状自2010年起,广州市绿道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果,现阶段,广州市绿道共有1号、2号、3号、4号等四条绿道,总长度约为1060km,覆盖区域为广州市11个行政区,在整个广东省,广州市绿道形成的网络体系不管是覆盖面积、配套设施、线路长度还是服务人口都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广州市绿道网络建设依然处于完善与延伸之中,并且相关服务设施建设情况也趋于良好。相较于珠三角其他地区,广州市绿道建设所取得的成效都具有显著优势,其创造的经济与文化价值十分突出,站在城市居民的角度,广州市绿道为改善他们的休闲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起初,绿道体育活动只涉及到自行车骑行,到后来随着绿道体育建设进程的推进,广州市相关部门开始建设公共体育场所及配套措施,随着绿道建设不断完善,太极拳、健身气功、轮滑、慢跑等成为绿道体育项目。当然,现阶段广州绿道体育的功能依然有亟待完善之处,部分绿道只设置了慢行道,尚未开发出其他体育健身项目。在绿道体育建设工作取得突出成果的背景下,广州市民对绿道体育的认识与了解也在不断深入。2 绿道体育建设原则2.1 因地制宜在绿道体育建设进程中,建设者需对当地民风民俗予以充分了解,从而完善绿道体育建设内容,换言之,建设者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广州市,绿道体育建设应该以当地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依托,围绕城区、平原、山区以及水域绿道进行建设,从而激发绿道体育潜力,推动绿道建设?社区性原则绿道体育应该依据社区性原则进行规划与建设。现阶段,广州市绿道建设的一个问题就在于新建与旧有道路改造中对健身环境的规划有所缺失。针对此,广州市绿道体育建设应该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以地理位置、覆盖面积、配套设施建设等内容入手,不断完善绿道 配套性原则绿道体育建设需遵循配套性原则。相较于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广州绿道体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然而根据调查,目前绿道体育建设与市民实际需求并不相适应,绿道体育项目及功能有待完善,针对此,广州市需要结合市民需求,致力于推进配套设施?因人而异在绿道体育建设进程中,我们也要对参与人群的多样性予以考虑,并坚持因人而异原则,不断完善绿道体育服务内容,提高绿道体育的服务质量。具体而言,广州市绿道体育建设应根据服务对象的年龄结构,完善服务项目。例如针对中青年应该考虑增设自行车骑行等体能消耗较大的醒目,而老年人机儿童则应该以大众健身活动为主。只有如此,才能够充分发挥绿道体育的作用与功能。3 低碳生活语境下广州市绿道体育发展路径探析3.1 加大绿道体育投入,完善绿道体育服务目前,广州市绿道体育为市民提供的服务项目主要为慢跑、骑行。作为绿道建设,在低碳生活语境下应该遵循绿道体育建设原则,积极总结绿道体育活动的经验,并以广州市绿道建设的特点为出发点,极大绿道体育投入,致力于完善绿道体育服务内容。在实践中,应该根据绿道体育服务对象的消费水平、年龄结构等因素予以充分考虑,对绿道体育项目进行开发,从而满足不同群体的健身需求。基于此对配套设备进行建设与完善,打造完善的绿道体育活动体系。具体而言,在绿道周边可以适当拓宽面积,增设体育设施,并以市民需求为依据,将太极拳、轮换、毽球、门球等项目融入到绿道体育建设中,以此满足广州市民的健身需求。如果条件允许,在部分绿道建设中可以增设码头、划艇、漂流与水上单车等水上项目,从而突出广州市绿道体育特色,提高绿道体育服务质量 突出广州特色,打造精品绿道体育根据广州市的区域特色,在绿道体育建设应该赋予其更加充沛的生命力,让更多广州市民参与其中,从而推动绿道体育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在绿道体育的规划与建设中,应该对绿道类型进行细化,并将广州市民风民俗与地方文化融入其中,突出精品绿道体育理念,促使绿道体育活动将广州市区域特色彰显出来,让更多市民参与到广州市地方 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深化全面健身意识现阶段,广州市绿道体育建设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绿道体育指导与服务意识相对薄弱。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实践中广州市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专家学者,针对当前绿道体育健身项目,制定专门的指导意见与措施,并将其设置在绿道区域中,从而帮助市民在绿道体育活动中取得理想的健身成果。与此同时,广州市应该加大绿道体育社会服务队伍建设,完善指导人员配置,安排更多工作人员参与到绿道体育工作实践中,如此可以引导群众更好的参与到绿道体育项目中,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维持社会稳定提供支持。此外,在绿道体育覆盖区域,应该对市民安全因素予以考虑,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例如将消防电、医疗急救点设置在绿道覆盖区域,为保障群众参与绿道体育活动的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 李晓飞.广州市绿道体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J].青年与社会,2014,(8).[2] 肖秀显.广州市绿道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3):70-73.[3] 林柔伟,谢冬兴.绿道体育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及其路径[J].体育学刊,2017,24(5):63-68.[4] 楚海月,练志宁,谢冬兴等.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分析——以广州市花都区绿道为例[J].安徽体育科技,2013,34(4):7-9.

文章来源:《低碳世界》 网址: http://www.dtsjzzs.cn/qikandaodu/2020/0723/404.html



上一篇:低碳时代连云港市体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sup>①
下一篇:低碳时代连云港市体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sup>①

低碳世界投稿 | 低碳世界编辑部| 低碳世界版面费 | 低碳世界论文发表 | 低碳世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低碳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