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世界》栏目设置[05/29]
- · 《低碳世界》收稿方向[05/29]
- · 《低碳世界》投稿方式[05/29]
- · 《低碳世界》征稿要求[05/29]
- · 《低碳世界》刊物宗旨[05/29]
观察:低碳价格太贵,能源绿不起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后疫情时期,各国在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创建方面还不够坚定,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努力。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并蔓延以来,各国普遍采取了严厉且有效的交通管制和商业活动限制措
后疫情时期,各国在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创建方面还不够坚定,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努力。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并蔓延以来,各国普遍采取了严厉且有效的交通管制和商业活动限制措施防控疫情。这些举措直接抑制了市场需求和经济增长动能,经济运行受到严重影响。
疫情之后,全球能否有效控制碳排放量,向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稳健迈进,从近期世界经济体披露的刺激投资总量及其结构看,各国在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创建方面似乎还不够坚定。由此看来,将经济恢复道路引导至绿色低碳方向上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政府和市场做出共同的努力。
投资刺激计划不乐观
有机构估计,本次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2008年即使爆发了全球性的严重经济危机,全球GDP也就略微有所下降。而本次情形则显著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疫情导致的衰退为4.9%。
不同国家由于发展阶段存在差异,经济下滑程度有所不同。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年经济增速平均下降8%,欧元区下滑10.2%;新兴经济体国家较快的经济增速被显著抑制,平均下降3%。
截至2020年6月,印度的经济萎缩已达到了4.5%。中国经济虽然在二季度实现了正增长,但疫情带来的先期损失对全年增长的影响仍不可低估。IMF预计2020年中国GDP增速为1%,与之前预期目标相比有较大差距。
美国、欧盟、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他们的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比例大约为2/3,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排放量的比例在50%以上。疫情之后,全球能否有效控制碳排放量,向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稳健迈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述经济体的行动方案及效果。
根据目前各国在疫情期间制定的投资刺激计划看,情况似乎并不是很乐观。疫情发生之初,占主流声音的、国际社会所普遍期待和倡导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形成节奏并不是非常顺畅。
据美国纽约咨询公司荣鼎集团、IMF的统计数据,美国后疫情时期经济刺激支出计划为2.44万亿美元,占上年度整个GDP的比重是11.4%,预算规模和比例领跑全球。欧盟通过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中1.36万亿美元的欧盟基金占整个欧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10.4%。中国和印度投资刺激计划规模相对较低,分别为5210亿美元和350亿美元,分别占上年度GDP比重的3.7%和1.2%。
若再细分复苏计划的投资结构可以发现,上述主要经济体投资支出构成中的绿色支出的占比并不是太高,相反还很低。欧盟及其成员国的绿色支出总额预计为2490亿美元,占欧盟和成员国刺激计划总额的18%。这个比例在各经济体中是最高的。
总体看来,欧盟在绿色低碳道路选择方面的力度比较大,态度较为坚决,疫情前后一直如此。美国则不同。
美国政界和产业政策制定者,对于能源转型的看法是:转型不能剥夺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及非化石能源在内的一切能源的发展机会,让市场去选择并实现优胜劣汰。美国260亿美元绿色支出的规模位居欧盟之后,但只占整体刺激计划资金规模比例的1.1%。
中国的绿色投资总体支出规模为14.3亿美元,占总投资比例的1.9%;印度绿色支出计划规模为8.3亿美元,占总刺激计划的2.4%。
这一投资结构似乎更支持上述主要经济体在后疫情时期的政策走向优先支持实现经济增长,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并非刚性政策目标的判断。
能源结构是否低碳化是关键
全球碳排放增长,与能源的消费规模及结构变化高度相关。能否卓有成效地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关键因素,在于能源结构能否低碳化。
由于疫情对经济冲击巨大,衰退后的经济恢复和重启绝非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经济运行可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而经济形势低迷必然导致市场需求不振,继而压低能源价格,对低碳化一定程度上会形成牵制。在此形势下分布广泛、成本相对较低的煤炭需求,将因此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全球煤炭主要用于发电。煤电污染排放程度固然比较高,但其经济性具有显著优势,使其可在特殊时期的能源竞争中胜出。我国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大国,目前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运行体系至今还没有完全成熟,绿电上网电价要远高于煤电。即便绿电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其不稳定和储能技术欠缺的短板尚未彻底解决,整体竞争力依然不足。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广泛,煤炭产业链运行具有技术稳定可靠、商业化模式成熟优点,是短期内可为经济重启提供低成本动力的现实能源选择。
文章来源:《低碳世界》 网址: http://www.dtsjzzs.cn/zonghexinwen/2020/1013/579.html
上一篇:科学低碳生活,让低碳饮食成为一种习惯
下一篇:绿色低碳引领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