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低碳时代产业面临怎样机遇、能源管理如何创新

来源:低碳世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新网6月25日电(记者陈静)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如何让减碳减污染活起来?碳中和与数字化有什么关系?如何

中新网6月25日电(记者陈静)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如何让减碳减污染活起来?碳中和与数字化有什么关系?如何带动产业链实现碳中和? …… 记者25日获悉,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21年第三期“观景”对话科学与创新人物对话中,多位业内人士以“凝聚力”为主题探讨低碳碳中和·管理赋能科技创新”时代背景下的产业机遇与能源管理创新。

国汇环保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华瀚是一家致力于将城市生活污泥和工业污泥转化为可替代能源的环保科技公司,他认为能源替代是碳中和领域最快的。主要是零碳技术。她强调,对于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减碳和减少污染也必须循环利用、协调,才能有活力,真正为社会做贡献。

据悉,国汇以有机污泥代替传统化石燃料,在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四化”理念指导下,循环利用成为研发的核心点。公司创新建设的污泥电厂利用自身技术,拓展装备技术、智能大数据技术,搭建操作系统,并与工业物联网系统对接。目前,污泥电厂已发展成为绿色低碳的工业园区。

华涵解释说,与垃圾发电相比,污泥发电增加了前端脱水预处理环节的创新。污泥含硫量高,焚烧时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硫。高效氧化技术,减少污泥焚烧造成的污染。多项技术的结合,形成了公司高难度的全链条加工和深厚的技术护城河。

天能集团首席信息官、数字创新中心总经理宋锐从碳中和和新能源企业数字化实践的角度分享。他认为,数字化转型本质上要求企业解决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战略愿景的问题,需要从时代战略、业务转型、数据资产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宋锐强调,碳中和、数字化、管理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元素。重构和构建产业生态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他指出,碳中和需要每家企业深刻变革业务,最终形成可积累的数字资产,让碳中和和碳排放得以持续。

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战略与项目管理总监龚清杰认为,虽然汽车行业正迎来电气化战略、电池生态、供应链协同、循环经济等诸多机遇,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尚未变得流行,并且电池生命周期管理很困难。庞大、庞大的供应链和难以获得的可再生能源是汽车行业在双碳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行业投资人周建功认为,碳问题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本质上是能源问题。碳数量和价格相结合的碳交易市场机制需要覆盖所有行业。据悉,在能源领域,光伏、风电、氢能等替代能源价格进一步下降,储能成本也在逐步下降。可再生能源有很多优势。

能源领域产业技术创新特征明显。周建功认为,碳中和引领下的重大能源变革,将在未来的产业技术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宋锐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碳中和不是简单的减排,而是对企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影响,甚至可能引发资源结构调整。他认为,要制定制造与回收双驱动战略,深入优化管理模式,用数字化形式呈现业务流程,探索整个供应链能否真正带动产业链实现碳中和。

深耕汽车行业的龚清杰直言,电动化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新能源汽车对汽车行业的贡献是颠覆性的。他表示,在碳中和的引导下,传统车企正在加速电气化转型进程。同时,他们也在自动驾驶、智能互联、汽车共享等领域深化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助力推动新一轮行业变革。 (完)

文章来源:《低碳世界》 网址: http://www.dtsjzzs.cn/zonghexinwen/2021/0625/1401.html



上一篇:大数据带来低碳出行新风尚 乐清人日均骑行公共
下一篇:吉林小学生用纸壳制作“低碳”版“清明上河图

低碳世界投稿 | 低碳世界编辑部| 低碳世界版面费 | 低碳世界论文发表 | 低碳世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低碳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