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世界》栏目设置[05/29]
- · 《低碳世界》收稿方向[05/29]
- · 《低碳世界》投稿方式[05/29]
- · 《低碳世界》征稿要求[05/29]
- · 《低碳世界》刊物宗旨[05/29]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分为二看待欧洲低碳之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景冠东)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分两路看欧洲低碳之路 中国新闻社,北京,6 月 28 日。标题: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分两路处理欧洲低碳之路 作者刘文文 近年来,欧洲的低碳发展道
(景冠东)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分两路看欧洲低碳之路
中国新闻社,北京,6 月 28 日。标题: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分两路处理欧洲低碳之路
作者刘文文
近年来,欧洲的低碳发展道路备受关注。欧盟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欧洲绿色新政提出,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减少50%-55%,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解耦。
您如何看待欧洲的低碳之路?对中国有何启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有哪些考虑?近日,中新社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继祯、岳光希,寻找答案。
看欧洲低碳之路分为两部分
在加快能源转型和实现低碳发展的努力上,欧洲和中国有着共同的目标。在绿色发展战略中,欧盟的做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继珍还兼任新能源与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他认为,欧洲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理念和部署上走在世界前列。例如,欧洲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高、欧洲电网互联互通、欧洲电力市场建立等,都值得中国深入研究和借鉴。但欧洲的低碳之路还是要客观看待的。
刘继珍举了个例子。过去几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占比大幅提升,但背后却是电价的大幅上涨。
对此,岳桂院士也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理性看待欧洲的低碳之路。
作为清洁煤技术领域的专家,岳光西表示,欧洲国家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倡导节能减排方面尤其值得中国学习。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有效缓解了环境压力。但是,基于国情的差异和资源禀赋的特殊性,中国仍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型道路。
“中国人应该客观理性看待问题,不能听从国际社会的声音。对于碳排放问题,碳排放标准的控制等方面应该实事求是,看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岳光希说。
如何打好中国低碳攻坚战?
自从双碳目标做出决定以来,相关讨论就从未停止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完成世界上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低,在全球历史上实现碳达峰至碳中和无疑是一场硬仗。
如何打这场硬仗?中国一直存在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能源需求巨大的背景下,意味着更高的碳排放水平。能源供应与绿色低碳转型之间似乎存在矛盾。
刘继珍说,“实现双碳目标,一方面要保证供给,另一方面要低碳,缺一不可。”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把节约能源和资源放在首位,实施综合节约战略,促进简单适度、绿色低碳-碳生活方式。背后透露出什么信号?
对此,刘继珍表示,这不仅意味着要实现绿色能源转型,还要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两者密不可分。要实现共赢,技术是第一要素,但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岳光西说:“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决定了减碳的效果。实现双碳目标,不仅要充分考虑当前的科学和工程技术水平,还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
目前,社会上有声音说新能源低价时代已经到来,甚至大肆宣传光伏发电的未来“一分钱一分货”。刘继珍认为,这种说法很不现实。显然,目前的经济水平远没有实现这样美好的愿景。
他表示,实现绿色低碳,“这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
大的低碳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刘继珍表示,回顾过去二十年,科技创新为中国能源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如此,以今天掌握的科技手段,仍难以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目前,有人试图用现有的技术工具来建设零碳社会,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他进一步指出,实现双碳目标,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当前,中国正以积极的态度和信心,向着2030年的碳排放高峰迈进,这是第一步。未来,新能源技术有望实现重大突破,产业结构或将发生质的调整,国民素质也将大幅提升……”所有要素融合在一起,实现中国碳中和的目标到 2060 年。”
“双碳目标是一个需要统筹规划的大问题。双碳包括碳源和碳汇两个方面,两者平衡才能实现碳中和。在这么大的目标下,中国社会的每个单位都有自己不同的使命和责任。”岳光希说。
当然,不仅是中国,当更多国家按下减碳加速键,加入减排行列时,这场全球低碳之战将更有胜算。 (完)
文章来源:《低碳世界》 网址: http://www.dtsjzzs.cn/zonghexinwen/2021/0629/1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