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钱学森曾提出“山水城市”构想 低碳、宜居不正

来源:低碳世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说:“纪念钱学森诞辰110周年暨‘山水城市'学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 来源/高艳华 摄 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城市建设中也出现了千城一面、生态环境遭

  图说:“纪念钱学森诞辰110周年暨‘山水城市'学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 来源/高艳华 摄

  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城市建设中也出现了千城一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文化特色流失等诸多问题。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理论和构想不仅符合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生态化、可持续化大趋势,而且与“生态城市”“森林城市”“低碳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美丽城市”等新的城市建设理念一脉相承,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昨天,由中国建筑学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的“纪念钱学森诞辰110周年暨‘山水城市'学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国内外建筑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研讨钱学森“山水城市”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发展与实践。

  “山水城市”理论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园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哲学观,并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相契合,是一种根植于中国精神的现代化城市构想。早在国家改革开放之初,钱学森就针对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山水城市”理论及未来城市构想,极具前瞻性地将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进行融合,以期创造现代化与中国文化特色并重的新型生态城市。

  1958年钱学森先生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从园林学的角度提出了城市建设应该向传统园林学习的建议。1990年7月31日,在钱学森先生写给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的信件中,首先提出了“山水城市”一词。钱学森先生对于“山水城市”理论的构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仅目前能够收集到的相关信件就达100多封。

  钱学森“山水城市”的核心思想是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外文化相结合、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相结合,通过“尊重生态环境,追求山环水绕的境界”“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以“有山有水、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和有足够森林绿地、足够江河湖面、足够自然生态”的“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来推动和提升中国城市的未来建设。

  上海市建筑学会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夏冰,秉承“造山、引水、成林、聚人”的规划理念和打造自然生态与人文艺术有机结合的空间格局的宗旨,以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重点设计区域的详细介绍,总结了贯穿设计建设全过程的“再生理念”。

  上海市建筑学会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韩继红,从国际视野下绿色新城发展的缘起及历程回顾、十四五绿色新城发展的需求和响应、上海五大新城绿色低碳建设专项解读与展望三个方面探讨未来绿色新城发展。

  论坛总召集人、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创始系主任、设计学院建筑设计及景观环境研究所所长张健多年来关注和研究钱学森“山水城市”理论,他诠释了新时代“山水城市”应具备的七个化特征:构思哲学化、建筑景观化、功能多元化、空间立体化、技术适宜化、建设人性化、全程数字化;指出“山水城市”理念不仅适用于城市,而且适应于乡镇建设。他认为,未来的城乡建设将从“以人为本”转向“人、城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文章来源:《低碳世界》 网址: http://www.dtsjzzs.cn/zonghexinwen/2021/1212/1806.html



上一篇:绿色物流、低碳生活,顺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供
下一篇:中国专家:中俄共同应对能源挑战,低碳转型目

低碳世界投稿 | 低碳世界编辑部| 低碳世界版面费 | 低碳世界论文发表 | 低碳世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低碳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