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世界》栏目设置[05/29]
- · 《低碳世界》收稿方向[05/29]
- · 《低碳世界》投稿方式[05/29]
- · 《低碳世界》征稿要求[05/29]
- · 《低碳世界》刊物宗旨[05/29]
深度解读苏格兰超大型公共艺术《The Kelpies》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超大型公共艺术的建设,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古代对其便有劳民伤财的批评,到了信息透明的21世纪,矛盾更为突出。中国近年来一系列超大型雕塑建设的失败,如河南郑州宋
超大型公共艺术的建设,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古代对其便有劳民伤财的批评,到了信息透明的21世纪,矛盾更为突出。中国近年来一系列超大型雕塑建设的失败,如河南郑州宋庆龄像、广西柳州柳宗元像都是在耗费资金数千万到上亿元的时候,遭遇舆论曝光下马,造成很大浪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超大型公共艺术建设,特别是2013年刚刚落成于苏格兰小城福尔柯克(Falkirk)的超大型公共艺术《The Kelpies》(直译为马形水鬼,亦称为马头雕塑),取材于苏格兰民间传说,传承了苏格兰工业文明并彰显出苏格兰民族荣耀,落成后成为苏格兰的地标象征,第一年即吸引一百万游客参观。如此巨大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经济动机、文化考量、科学决策、优美形式与前沿技术等一系列优质资源合理配置的结果。对这件国内知名度还不高的作品进行深度解析,可以为中国超大型雕塑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1.项目背景——助力地区经济发展
《The Kelpies》不是一座孤立的艺术品,而是作为一项土地改造项目“螺旋”(The Helix)的地标建筑存在,任何脱离开这一经济、地理和时代背景所作出的分析都是不完整的。这与《北方天使》和“北方之路”计划的关系基本一样。这种超大型公共艺术建设与经济发展计划紧密结合的方式,则与英国国情以及经济、文化政策息息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争损失、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其他工业强国的竞争等因素,英国面临着比较突出的“去工业化”现象,许多地区传统产业萎缩,年轻人口外流。为了拧转这一趋势,英国更多强调以文化为先导开展城市复兴工作。比如1999年由新工党建立的城市推进组织,发布研究报告《通往城市的复兴》,强调将艺术设计植根于城市建设或改建项目中,以创造力为引领的公民复兴和以艺术引导的社区发展。在强调社区更新的小型公共艺术或行为之外,超大型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复兴计划的视觉核心,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图1)
在这一政策引导下,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十几年间,与城市复兴计划结合在一起的英国超大型公共艺术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北方天使》的成功毋庸置疑,成为盖茨黑德地区的象征,每年吸引着超过15万旅游者慕名前来,奇迹般地扭转了当地青年人口外流的颓势,加速了这一地区向文化创意和娱乐产业的转型,极大地促进了所在英格兰东北地区的知名度和经济发展,实现了赞助方——英国政府“北方之路”计划的初衷。
在此成功的鼓励下,连接福斯-克莱德运河,以改善苏格兰东西部之间通航状况,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的“螺旋”(Helix)土地改造项目正式上马。这一项目落户苏格兰小城福尔柯克。该城位于苏格兰中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298年,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就在此地大战英格兰国王“长腿”爱德华,电影《勇敢的心》即取材于此段历史。到21世纪,福尔柯克又成为苏格兰内陆水路交通的枢纽,担负着振兴苏格兰经济的重任。在此背景下,《The Kelpies》的招标建设有着明确的经济动机,即成为“螺旋”项目的地标。因此立意清晰,建设经费来源透明,而且有着合理的预期回报率。这是超大型公共艺术建设成功的第一要素。
相比之下,违背这一规律的英国部分大型作品,如曼彻斯特由西斯维克设计的《爆炸的一瞬》,虽然是因为形式与工艺问题彻底失败而被拆除,但根本原因是无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还有一点,超大型公共艺术的基地选择应以开发程度相对低的地方为宜,这样开发成本低,而且游客更为集中,对当地经济拉动效果更为明显。而且游客总数相对容易统计,更容易核算,并为支持通过大型公共艺术建设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观点提供有力佐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图2)
图1 《The Kelpies》基地鸟瞰
图2 《The Kelpies》剖面图,可见观景台位置
2.灵感来源——深植地区文化传统
在“螺旋”项目地标性建筑的国际招标中,尽管有诸多国际知名设计师踊跃参加,但苏格兰本土艺术家安迪·斯科特一举中的。其获胜的关键在于作品构思对苏格兰民族文化传统的表达以及对苏格兰工业历史的缅怀。
安迪·斯科特方案以两匹硕大无比的马首(连颈)为基本造型,名字Kelpies来自凯尔特神话中栖息在河流湖泊中化身为美女诱惑行人的马型水鬼,同时也具有掌控河水的力量。
文章来源:《低碳世界》 网址: http://www.dtsjzzs.cn/qikandaodu/2020/0820/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