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世界》栏目设置[05/29]
- · 《低碳世界》收稿方向[05/29]
- · 《低碳世界》投稿方式[05/29]
- · 《低碳世界》征稿要求[05/29]
- · 《低碳世界》刊物宗旨[05/29]
阿伦特政治现象学视角的劳动论题何以可能何以(5)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首先,对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反思。20世纪是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丧失、破碎的时代,也是阿伦特认为的公共之善丧失的时代,在此情形下,阿伦特看到了古
首先,对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反思。20世纪是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丧失、破碎的时代,也是阿伦特认为的公共之善丧失的时代,在此情形下,阿伦特看到了古代传统与现代的分裂,认为传统的重要性在于对古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思想的重视与反思。[17]阿伦特批评柏拉图的形而上学,谴责柏拉图发明了一种虚假的本体论,她批判柏拉图式的抽象,认为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多元,而柏拉图对多元化的拒绝或许会带来一种难以想象的恐怖,在此意义上,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是反本质主义。阿伦特主张复归到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政治状况,这是存在主义者对传统的重新构想,不仅仅是保守的和怀旧的,而且是反映热爱传统的倾向。阿伦特的政治哲学试图围绕主体间性,从“生”的本体论基础上构建“新政治哲学”,即行动或交往的政治哲学。她的劳动论题并非只针对马克思的劳动观点,不可否认,阿伦特对马克思的劳动观有误解,需要学界站在马克思的立场作出反驳。但是,阿伦特同时也批判了其他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问题在于:阿伦特在批判其他思想家的劳动观的同时,为何独独将矛头指向马克思的劳动观呢?在阿伦特看来,西方政治哲学传统在马克思那里才真正终结(暂不论此说的正确与否),这提醒人们:是否要着眼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才能深刻理解阿伦特所阐述的劳动观呢?换句话说,要深刻理解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观的责难,则需首先理解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的“劳动”内涵,这同时为理解马克思的劳动观提供了一个新方向,即西方政治哲学传统。此外,在《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这本手稿的《卡尔·马克思政治思想的传统》篇目中,阿伦特坦言对马克思进行思考或写作,的确是件极其艰难的事。阿伦特指出,在西方政治社会中,存在大量的对马克思的指责、误解和轻率攻击,尤其是对马克思真实学说的遮蔽。阿伦特认为,人们往往忽视了关键所在,即马克思思想的真正源头——西方政治哲学传统。
其次,警惕现代性中潜藏的危险。当前,为何要阅读并重视阿伦特?因为阿伦特对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些最深层次的问题、困惑和危险倾向非常敏感。她关注的这些问题、困惑和危险倾向在人类当前的生活中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变得越来越激烈和危险[18](P57-62),如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生态破坏,等等。阿伦特对20世纪特殊的“邪恶”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人性中的弱点有着一种诊断。[19](P153)以上的问题、困惑和危险正是现代性的隐患。阿伦特提醒人们,对现代生活中的潜在危险倾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现代社会有可能是一个最好的社会,也可能是一个最坏的社会。“劳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阿伦特在政治哲学中,极力驳斥极权主义带来的危害,重视的是复多性、多元性,反思、批判的是大写的“一”。从复多性角度考察阿伦特的“劳动”概念,就不难理解阿伦特对现代性条件下的“劳动”的批判了,在她看来,对劳动中出现的任何暴力以及带来的无权利,都应当保持警惕状态。对于有可能导致“极权”或“恶”、有可能使人陷入被奴役的所有人类活动,都有必要对其保持谨慎的审视态度,在这个意义上,阿伦特提供了批判现代性的政治现象学视角。
再次,对崇高人性的不懈追求。阿伦特将劳动、工作、行动视为三种主要的人类活动,但劳动和工作均是前政治性或非政治性的,而人之为人的本质就在于行动。在此意义上,阿伦特重视行动、自由,主张回归世界,正视世界,参与构建世界,其中彰显的是对世界中的“人”的终极关怀和崇高人性的不懈追求。阿伦特在一次访谈中,曾明确表示自己不属于哲学家的圈子,如果人们非要谈及职业,那么自己的职业就是政治理论。[20](P108)这表明阿伦特为了政治而审判哲学[21],向来注重“行动”的政治经验或政治主张,而非纯粹的哲学思辨或体系建构。在阿伦特看来,行动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在政治经验中,行动胜过服从“生命必需性”的劳动。劳动的世界是封闭的、私人性的,几乎没有公共空间,人与人之间也不是主体间性的。主体间性意味着人们共同拥有世界,将他人联系在一起,而非劳动呈现出的纯粹的私人领域,主体需将自身瞄定在他人世界中,主体和他人共同构成了世界。[22]人们为了共同的世界而有所行,行动同时意味着积极、主动和希望,唯有行动,才能彰显人对世界负有责任,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理性自律性,进而构建有家园感的世界。此外,阿伦特重视人类心灵中的其他态度和情感,诸如尊重他人,保持友谊和善良,对暴力的仇恨和反抗,这些都可以成为人类道德中抵抗邪恶的源泉。被嵌入历史、被时间定义的人类文化,或许会与纯粹的理性发生冲突,但在共同世界建构中也可以成为道德的坚实基础。对和平、正义、人类尊严等的渴望和坚守,则为人类的未来带来希望。[23]
文章来源:《低碳世界》 网址: http://www.dtsjzzs.cn/qikandaodu/2021/040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