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世界》栏目设置[05/29]
- · 《低碳世界》收稿方向[05/29]
- · 《低碳世界》投稿方式[05/29]
- · 《低碳世界》征稿要求[05/29]
- · 《低碳世界》刊物宗旨[05/29]
阿伦特政治现象学视角的劳动论题何以可能何以(7)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②“无权利”是阿伦特研究人权的起点,“无权利”状况也是20世纪人权的一种新形式,多余者、无国籍者等是这类无权利主体的典型代表,不被任何人或
②“无权利”是阿伦特研究人权的起点,“无权利”状况也是20世纪人权的一种新形式,多余者、无国籍者等是这类无权利主体的典型代表,不被任何人或任何共同体需要,家园和政府保护均被剥夺,人只是作为抽象的、赤裸裸的人,于是出现了阿伦特讨论的“不能成为人(共同体中的人)的人(只是抽象的、赤裸裸的人)”的吊诡现象。参看(美)塞瑞娜·潘琳《阿伦特与现代性的挑战》(张云龙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33页)。
[1]丁燃.阿伦特与马克思劳动观比较[J].学术交流,2018,(11).
[2]李佃来.阿伦特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四个根本性误解[J].学术月刊,2018,(8).
[3]龙佳解.思考人的本质性活动的两种范式:劳动和行动——评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批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4](美)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M].林骧华,译.北京:三联书店,2014.
[5](美)塞瑞娜·潘琳.阿伦特与现代性的挑战[M].张云龙,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6](英)西蒙·斯威夫特.导读阿伦特[M].陈高华,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7](德)阿洛伊斯·普林茨.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M].焦洱,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8]崔卫平.生活在真实中[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3.
[9]Seyla Reluctant Modernism of Hannah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3.
[10]Dermot to :Routledge,2000.
[11](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M].王寅丽,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2](美)汉娜·阿伦特.论革命[M].陈周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13]庞立生,聂阳.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现代性批判意蕴——兼回应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批评[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14](美)汉娜·阿伦特.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M].孙传钊,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15](美)詹妮弗·林.既需要马克思,也需要阿伦特[J].陈文娟,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5).
[16](德)马丁·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现象学研究导论[M].赵卫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17]Katherine Arendt and the Quarrel of Ancient and Modern:‘On Humaniy in Dark Times:Thoughts on Lessing’ and the Politics of Philology,Vol.113,No.1,2018.
[18]Richard Read Hannah Arendt :Polity Press,2018.
[19](美)南茜·弗雷泽.正义的尺度:全球化世界中政治空间的再认识[M].欧阳英,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0]Hannah Arendt:The Last Interview and Other :Melville House,2013.
[21]白刚.哲学与政治的张力——阿伦特政治哲学述评[J].山东社会科学,2013,(1).
[22]Joy Promise of the Classical Canon:Hannah Arendt and the Philology,Vol.113,No.1,2018.
[23]Milen of Times of Crisis:Hannah Arendt on Morality under Journal of German and European Studies,Vol.3,No.1,2018.
[24]Annabel Concept of Violence in the Work of Hannah Philosophy Review,Vol.50,No.5,2016.
文章来源:《低碳世界》 网址: http://www.dtsjzzs.cn/qikandaodu/2021/040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