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碳世界》栏目设置[05/29]
- · 《低碳世界》收稿方向[05/29]
- · 《低碳世界》投稿方式[05/29]
- · 《低碳世界》征稿要求[05/29]
- · 《低碳世界》刊物宗旨[05/29]
高校节能低碳通识课程建设研究(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二、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为培养节能型复合人才而设置的面向非能源专业的通识基础课程,以宽视野、重实践为特色,课程内容密切联系国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为培养节能型复合人才而设置的面向非能源专业的通识基础课程,以宽视野、重实践为特色,课程内容密切联系国家大政方针,教学安排以理论教学为主,以案例分析和实践环节为辅。通过系统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国家的节能政策和法规,我国能源现状、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了解行业、企业、校园的节能知识,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增强节能意识,掌握节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获得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较为完整的节能低碳知识和技术结构框架。本课程共分为8个教学单元,既有国家政策又有技术指导;既有政府管理要求又有市场运作机制;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综合性、应用性、针对性较强。
第一单元主题为能源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能源的基本概念;能源利用历史;能源的分类;能源的意义;能量;能的性质;能源的计量;能源的加工、转换、消耗;几种能源利用方式。
第二单元主题为我国能源现状与挑战,主要内容包括我国主要能源现状(我国主要能源情况,中国能源市场在全球的地位,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核能利用情况);我国主要能源问题及挑战(能源结构、能源安全、环境危机)。
第三单元主题为我国节能政策、法律法规,主要内容包括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煤炭法、电力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建筑节能条例;国家节能政策、节能规划、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各部委制定的节能政策。
第四单元主题为节能的途径与基础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节能的概念、原则和意义;节能的方式和途径;节能潜力;节能管理(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监测、能源消耗定额管理、能源标准化与节能标准、节能培训、用能单位节能规划);节能项目管理;用能管理(用能设备管理、能量平衡、能源审计、能效对标);用能监管制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能耗限额制度、淘汰落后制度、节能考核与奖惩制度、节能监察制度)。本单元为重点阐述的节能基础理论知识,为寻找节能途径、制定节能方案提供依据。
第五单元主题为市场化节能服务商业模式。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例,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重要意义及相关政策;基本模式与实施步骤;行业分布及典型案例。
第六单元主题为城镇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低碳视角下城镇的发展;我国城镇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规划布局融入绿色低碳理念、推动居民生活绿色低碳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低碳产业、提升城镇生态系统功能、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化发展、完善绿色低碳基础设施)。
第七单元主题为校园节能工作实践,主要内容包括学校能源使用情况;节能工作组织保障;节能工作制度保障;节能工作技术保障;用能管理;校园节能技术应用(太阳能利用、节约用水、餐厨垃圾资源利用、热能回收);能源消耗统计、分析和公示;节能培训与宣传。
第八单元主题为低碳生活及践行,主要内容包括低碳生活概念;“碳足迹”计算方法;低碳生活参与方法(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绿色消费、废品回收、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饮食等)。
三、课程建设建议
1.加强教材选用和教案编写工作。由于节能低碳领域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而一般教材建设总是滞后于技术发展,导致现有教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将新政策、新规范、新技术、新成果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去,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此外,行业特色型高校的节能低碳课程还应加强与主干专业、主干课程的融合,如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专业情况,对重点耗能行业如石油化工、电力、建材等的节能减排技术进行选择性的介绍,特别是加大补充案例教学的力度,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所在行业的节能前沿技术,这样学生学习意愿更加强烈,也为学生从概念到实用的转化打好基础。
2.加强实践环节设计。节能低碳课程应强化应用导向,开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学习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学习的实效性,如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以下几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参观绿色低碳企业,了解先进节能低碳技术或产品,了解行业发展前景,在观摩、互动、交流和体验中深化对节能低碳理念的认识;参与创新竞赛。节能低碳教育是可以渗透多个学科的综合工程,通过参与节能低碳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大赛,可以让学生将绿色理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节能工艺、技术、设计的创新,深化对低碳技术和工艺的认识;开展调研研究,通过组织学生对校园内某些实际能源问题进行实地调研,根据所学知识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此外,学生还可以参与社区或校园其他绿色低碳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节能低碳活动,进一步增进节能低碳意识。
文章来源:《低碳世界》 网址: http://www.dtsjzzs.cn/qikandaodu/2021/0115/694.html
上一篇:面朝大海 低碳生活
下一篇: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如何融入低碳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