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产更环保吗城市居民的低碳行为及态度以上海(4)

来源:低碳世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居民的低碳认知行为(比如学习或了解更多的关于低碳环保节约的知识),更加有助于提高对政府措施的积极评价,但是“中产”与“非中产”的差别并不大

居民的低碳认知行为(比如学习或了解更多的关于低碳环保节约的知识),更加有助于提高对政府措施的积极评价,但是“中产”与“非中产”的差别并不大;同时,低碳认知行为得分越高,其居民的低碳生活行为得分也会越高,中产阶层的低碳生活行为受低碳认知行为影响更大。

另外,我们还发现,居民对小区环境的满意度越高、对政府采取低碳措施的评价越高、低碳生活行为得分越高,其参与政府创建低碳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也越高,但相对来说受低碳生活行为的影响更大。分组来看,环境满意度与政府措施评价对创建低碳社区参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过,对“非中产”居民来说,低碳生活行为对低碳社区参与具有显著影响。

上述路径关系主要是单向的,我们假设低碳认知行为与环境满意度是双向关系,二者之间也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对小区环境满意度越高,也越倾向于提高低碳认知行为,反之亦然。在分组模型中,这种关系在“非中产”样本中得到了验证,而在“中产”样本中未被验证。

4 结论与讨论

环境与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最严峻的社会问题。为改善生态环境,缓解资源危机,全方位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区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14]中国政府也已由过去偏重经济增长转变为兼顾生态保护。虽然国家具有强大资源动员能力,但低碳社会建设成败取决于如何吸引或动员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本项研究正是探讨城市居民参与低碳社会建设的态度与行为。

4.1 基本发现

本研究以上海市黄浦区600份居民调查问卷为例,分析了城市居民的社会地位对低碳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性别、年龄、教育、职业等变量的回归模型中,“中产”市民对所居住小区的环境以及政府采取的低碳社区建设措施更不满意,但是低碳认知行为和低碳生活行为更少,参与创建低碳社区的积极性也低于来自“非中产”市民。

我们还利用路径分析方法,对环境满意度、政府措施评价、低碳认知行为、低碳生活以及低碳社区参与五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低碳认知行为得分越高,低碳生活行为得分也越高。Burch等人(2009)认为社区教育是建构低碳社区途径之一。[15]本项研究也基本上支持这一观点,居民对低碳的认知和了解是影响其日常生活低碳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还发现,居民对小区环境的满意度越高、对政府采取低碳措施的评价越高、低碳生活行为得分越高,其参与政府创建低碳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也越高。对比分析“中产”与“非中产”,还可以发现,“中产”对政府措施评价受其小区环境的影响更大,低碳生活行为受低碳认知行为的影响更大,但“中产”阶层的低碳生活行为不会影响其低碳社区参与。

4.2 研究含义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个新兴的“中产”阶层逐步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构成。学术界普遍对“中产”抱有期待,认为“中产”的兴起将是中国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外一些研究发现,与贫困阶层相比,“中产”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更加愿意采用低碳节能的技术或生活方式以自觉维护环境。[11]但是,本文发现与此相反,收入相对较高的“中产”市民虽然对小区环境和政府措施更加不满,但更少表现出低碳或环保行为,也更加不愿参与政府组织的低碳社区建设。这是一幅令人费解的“画面”:“中产”市民,一边在各种场合抱怨环境污染,却从不注意节能环保;一边抱怨政府不作为,却消极对待政府推进低碳社区或环境保护的行动。一个“中产”阶层崛起的同时,我们所期待的“中产”的担当与公德,并未随之兴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什么“中产”市民既对环境质量不满,又不愿践行低碳生活和参与低碳社区创建呢?原因可能有三:

第一,“中产”市民不愿意为低碳环保而降低生活质量。中国人历来以“勤俭节约”著称,在经历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而生活品质的改善是以牺牲生态环境资源为前提的。“低碳”意味着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的下降,这是相对富裕的“中产”阶层无法接受的,他们不愿意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来降低生活质量。而收入较低的“非中产”,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不得不继续“勤俭节约”,而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与建设低碳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中产”阶层缺乏“社会公德”精神,普遍抱着“搭便车”的心态。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的案例,都表明一个国家的环境改善离不开群众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提高。虽然“中产”阶层对环境质量有更高的要求,甚至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更关心自己生活质量是否受到环境影响,如果没有或者很少,他们依然倾向于选择富足与便利的物质生活,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搭便车”,而不会以身作则的为改善公共环境而努力。这也使得中国很难发生类似于西方那样全社会环境保护运动。

文章来源:《低碳世界》 网址: http://www.dtsjzzs.cn/qikandaodu/2021/0504/1136.html



上一篇:低碳环境下供应链纵向减排合作的动态协调策略
下一篇:白领新标准

低碳世界投稿 | 低碳世界编辑部| 低碳世界版面费 | 低碳世界论文发表 | 低碳世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低碳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